最近,上海和深圳這兩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“大佬”城市,在七月初相繼放出了大招,出臺了支持產業發展的重要政策。雖然都是為了推動集成電路產業進步,但兩者的側重點各有不同,就像給產業發展開出了兩副各有特色的“藥方”。?
先說說上海,它走的是全產業鏈支持的路子,特別看重企業聯合體項目和產業集聚。上海出臺了《關于強服務優環境 進一步打響 “投資上海” 品牌的若干舉措》,在金融支持方面可是下了血本。設立了總規模 500 億的產業轉型升級二期基金,還有 1000 億的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,通過 “長期資本+并購整合+資源協同” 的新機制,給產業注入強大的資金動力。在產業鏈支持上,上海實施聯合體政策,優質項目能拿到很好的產業政策支持,還鼓勵產業鏈上下游的項目打包落地,形成 “抱團發展” 的態勢。而且,上海還發布了 AI 大模型、自動駕駛等應用場景,這些場景優先向重點企業傾斜,對模型推理算力項目還有補貼,這就為集成電路產業提供了更多 “用武之地”。?
從產業基礎來看,上海的實力也不容小覷。2024 年,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營收達到 3917.02 億,占了全國的 22.8%,像中芯國際、華虹宏力這些知名企業都聚集在這里,全產業鏈優勢十分明顯。?
再看深圳,它更聚焦于技術突破和市場化機制。出臺的《深圳市關于促進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》,把重心放在了讓市場和企業發揮更大作用上。通過支持研發、專項資助等普惠性政策,引導產業鏈上下游合作,形成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。在關鍵核心領域,還發揮新型體制的優勢,加大科技創新投入。另外,深圳設立了總規模 50 億元的賽米產業私募基金,專門投向本地的重點項目和細分龍頭企業,助力打造本地化的產業鏈供應鏈。?
深圳的產業發展勢頭也很猛。2024 年營收 2839.6 億元,增長率達到 32.9%;2025 年上半年產業規模就有 1424 億元,創下了歷史同期新高,同比增長 16.9%。海思半導體、記憶科技等知名企業匯聚在此,同樣形成了全產業鏈優勢。?
總的來說,上海和深圳這兩個城市,憑借各自的優勢和特色政策,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不同的范本。相信在它們的帶動下,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一定會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。